2月份,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低位回升,环比上涨1.1%,涨幅较上月扩大1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1个百分点;同比持平,结束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.7个百分点。1-2月平均,CPI同比下降0.8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.8个百分点,八大类价格指数5升3降,衣着类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、教育文化和娱乐类、医疗保健类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.3%、0.8%、1.6%、0.7%和3.4%,食品烟酒类、居住类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2.9%、0.4%和1.6%。
2月份,工业生产者价格略有回暖,但依然偏弱,其中,出厂价格(PPI)环比上涨0.1%,同比下降1.5%;购进价格(IPI)环、同比分别下降0.1%和2.6%。
一、价格总水平运行主要特点
(一)食品价格重现升势。时值农历新年,食品价格时隔4个月重回正值区间,环比上涨3.3%,推升CPI0.64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58.7%。其中,受节前备货、长假消费提振,以及全国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,多数副食品价格呈现上涨,水产品、鲜菜、猪肉及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.8%、7.0%、4.7%和2.8%;蛋类价格下降2.7%。
(二)服务价格涨幅扩大。超长假期叠加促消费政策拉动,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,服务价格环比上涨1.1%,创2018年2月以来最大涨幅,对CPI的推升影响扩大至0.43个百分点。其中,旅游价格上涨12.3%,与其相关的酒店住宿、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18.7%和28.3%;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20.6%。
(三)工业品价格止降走稳。工业品价格结束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,与上月持平。其中,能源价格震荡回升,汽油、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%和2.2%;国际金价表现强势,新春“买金热”升温,金饰品价格上涨0.3%;开年汽车“价格战”仍在延续,新能源小汽车价格下降0.8%。
二、对当前价格总水平运行的几点认识
(一)价格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。首先,宏观环境中的扰动因素依然较多,国际方面,美联储政策转向前景不明,美国大选使全球格局扑朔迷离,中美关系暂未出现缓和趋势,俄乌战争、中东问题尚未朝平稳形势发展;国内方面,受制于有效需求不足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,制造业PMI已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,房地产、地方债务、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亟需防范化解,企业利润修复和居民消费信心提振犹待改善。其次,全球变暖使得气温震荡变化更为频繁和剧烈,极端天气发生概率上升,影响农业生产、交通运输、能源供应等领域,极易引发相关产品价格异动。此外,随着期现货市场联动愈发紧密,一些商品的金融属性增强,价格变动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,市场投资走向、投机因素也将加剧价格波动频率、幅度。
(二)价格变动呈现结构性分化。去年以来CPI持续低位,甚至连续数月负增长,PPI一直处于下降通道,但价格变化呈现结构性分化特点,其中,服务领域价格增长较快,制造业产品价格表现疲弱,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偏弱,使得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感知可能与实际物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。一方面,疫情后促消费、扩内需政策持续推动,居民出行需求增加,支出成本上升,2023年旅游、在外用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.7%和1.2%,涨幅明显高于同期CPI,成品油价格经过前两年的大幅上涨,目前虽有回落仍相对较高;另一方面,当前居民收入尚在恢复且预期偏弱,尽管房产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明显下跌,然而多数人群由于购买力不足等因素,对大宗消费持谨慎态度。
(三)价格总水平的驱动力发生变化。纵观近几年福建省CPI数据,消费品价格一直是推升价格总水平的主要驱动力,2019—2022年,全省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.8%、3.2%、0.5%和2.6%,对当年CPI的影响程度分别达到88.6%、94%、44.3%和86%;2023年,在供强需弱格局下消费品价格一改强势,同比下降0.2%,对CPI的影响由2022年的推升1.6个百分点转为下拉0.13个百分点。今年1—2月平均,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.7%,对CPI的下拉影响增至1.05个百分点。考虑到当前各类商品供应较为稳定,消费品价格下行压力犹存,短期内将继续对CPI形成“负向驱动”。